close

2014的時候,要順其自然懷孕開始試了兩個月沒中,我就量了第一個月的基礎體溫

一量下去不得了,體溫很低(36.0~36.2 最低甚至有到35.8),然後高溫只有十天左右,就是很不合格的體溫(一般高溫要超過12天),一量到高溫只有十天我就立刻決定去看中醫調身體。

值得欣慰(?)的是體溫有正常的雙相跟排卵的低溫

看了中醫之後,這個中醫只交待我一件事,不要吃冷的。隨便我想吃什麼樣的食物,就是不要吃冷的。

聽起來很簡單,其實有一點點嚴格,所謂不要"冷"的,是指溫度,也就是溫度低於體溫都不行,體溫是37度,所以其實室溫也不行。

然後,中醫說不要吃水果-->聽起來很誇張,其實重點也是在溫度,我後來會把水果泡到溫水裡,等水果溫溫的時候再吃。乾糧類就不受此限。

那次調了兩個月就中了,但後來17W引產...

後來我就繼續調,也是做月子做兩個月,引產後大概讓中醫調了半年。其實中醫跟西醫都說很急的話,三個月就可以,不急的話就等半年休息夠了再來努力。

這段總共將近一年的日子,我就是吃溫溫的東西,喝溫溫的水,其他都沒有忌口,然後搭配吃中藥跟每天固定的運動,我的低溫已經大概都維持在36.2~36.4,高溫是3.6.6左右

這期間,我有看一本我覺得很好的書,女性私身體 - 全方衛生理週期照護手冊

內容很詳細的說明基礎體溫、分泌物等等,而且重要的是,它會讓你有信心,自己的身體會尋找適當的狀態

首先要怎麼量基礎體溫,我自己是每天一醒來就先量,每天都盡量是固定的時間量測,就算睡眠中間有起來上廁所也沒關係,反正低溫都是低溫,不太會衝到變高溫

我自己覺得在量的時候不小心又睡著的話,可能溫度計會掉下來,所以我會重新再量一次

大家量的習慣不同,我想重要的就是每天的行為模式都一樣,畢竟體溫是跟自己比較的。我連出國期間都有量喔,坐飛機的時候落了一天,但接著每天早上起床都還是有量。

書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資訊,就是如何分辨高低溫

一般人會以為高溫一定要到36.6以上之類的,其實不是這樣,高低溫是跟自己的身體比較。

以中醫的觀點是,體溫高一點有助於懷孕,胎兒初期也會比較穩定,經期也會比較舒服等等,

但不代表體溫不高就不會懷孕,因為我第一次懷孕的時候,體溫還是在偏低的狀態(那時候剛吃中藥兩個月)

所以,其實我覺得體溫只是一個指標,看身體的週期、身體的狀況,看這個月是不是太累等等 (我有一次出國玩個十二天,回來後的第一個月體溫真的變很亂),但體溫不是絕對,如果這個月覺得不滿意也不用太沮喪,因為每個月的情況都不同。不要熬夜、多多運動對於體溫也是很有幫助的。

一定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信心,也不要壓力太大。

 

那究竟如何分辨自己的高低溫,書上有教怎麼畫分隔線

1. 以完整的週期來說,從週期第一天開始,找出前六天中,體溫最高的那天

2. 接著找出體溫升高的第一天,升高的溫度至少要比之前六天的最高溫高出十分之二度(攝氏則為0.1度)

3. 再回頭標示出體溫升高前,最後六天的體溫

4. 在體溫升高前的最後六天中,找出體溫最高的那天,在它上方一格(華氏為十分之一度;攝氏則為0.05度)處,畫一條水平的分隔線。

舉例:假設我6/25為週期第一天,6/25~6/30六天的體溫分別為 36.21, 36.16, 36.3, 36.28, 36.14, 36.12

體溫最高的溫度是36.3,接著我要去找體溫升高的那天,也就是要大於 36.3+0.1 = 36.4

記錄下來,發現是7/09  36.62

於是我要看7/09前六天的溫度

即7/03~7/08 溫度分別為 36.10, 36.22, 36.08, 36.34, 36.20, 36.38

這六天的溫度中,最高溫是36.38,因此我的分隔線就是36.38+0.05 = 36.43,也就是7/09後之後,高於36.43的溫度都算高溫期

 

接著就是抓排卵日

我的排卵日有搭配排卵試紙跟蛋清分泌物,因為我一向都有分泌物,所以我覺得看分泌物還蠻準的

分泌物會先從有一點點,然後有一天會特別黏可以拉的特別長,蛋清最明顯那天大概就是排卵日,卵子出來後一般可以活24hr,精子則可以活2~3天所以就用這個range去安排

有人說溫度一旦升高卵子就活不了了,可是好像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所以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也沒關係,總之就是不要太沮喪

排卵試紙的話,我會在差不多要排卵前開始,測個五天,到高溫期結束

因為有在量基礎體溫,所以可以差不多猜到哪一天會變成高溫

以上就是這些日子以來的經驗談,我想只要保持心情輕鬆愉快,還有相信自己的身體,可以的話也多多運動,這些都會有幫助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lph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