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很想寫一些在育兒路上的心得抒發心情,但是每次想寫的時候,小孩就會進入可怕的階段,導致我總是不敢寫出來 (跟不能稱讚小孩一樣的意思嗎XDD)

前一陣子在ptt有很熱烈的討論文是關於處罰,想一想,我還是把我的想法寫在這裡好了

我爸媽是非常嚴格的父母,媽媽處罰是很常見的,像是拿衣架打、捏、關廁所等等,爸爸很少生氣,但一生氣就是大吼,曾經也有把木門踢了一個洞...

生孩子以前,我也覺得打罵小孩沒什麼,要打才會乖,也覺得我自己這樣長大沒有什麼問題。

有了孩子以後,發現自己在面對孩子時,會複製父母生氣的樣子,這時我才發現,那些我們以為沒有問題的過去,就這樣重新攤在自己的面前。有些心理學的書說,個性的養成在六歲以前,我想我們後來表現出來的性格都是在更後來靠著認知去做改變的吧。六歲以前的個性比較像是未經壓抑的反射個性。

我回想父母處罰的我的樣子,還有我當時的心情,雖然我還是很愛我的父母,但我記得當時那個難過傷心的心情,我希望這樣的狀況不要帶給下一代

在以前,我父母總是在打罵以後說,不要哭!再哭我就再打你!不准哭了!之類的

或許在那個時候,我們學到的是把這些情緒收起來而不是去面對這樣的情緒。

生氣的時候,我打過小孩,也吼過小孩,但是深入去探究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我自己是這幾個狀況:

1. 那是發洩我自己的情緒,可能是著急、生氣、或是失望

2. 我生氣是因為孩子不受控,不配合-->然後我發現我失控的時候,通常是孩子無法配合我的步調,像是上班要遲到了,催著她吃飯,趕著她收玩具之類的

3. 在某些時候,所謂的教養就只是想控制小孩。

有些人可能會提出,吃飯就要好好吃不吃就打-->真的是自己想想自己不餓的時候被逼著吃飯是怎樣? 我們可以教導孩子餐桌該有的禮儀,但不需要用打罵的,總會找到適合的方式

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嚴格禁止,隨時適當的教育。我目前的作法是,在某些有一點點安全疑慮的時候,雖然家長講了要小心,但還是發生一點點的危險,例如從稍微高一點的地方摔倒,從這些小危險讓孩子知道大危險。

諸如此類。

因為我自己有了這些認知,所以我開始想要做點改變,我的首要是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奇怪的是對小孩特別容易失控,可能因為想要控制小孩但小孩無法達到目的,而且講不聽又會亂哭等等吧,不然我們在成人世界哪有一直在失控的),接著再去學習如何不用激動的方式教養小孩。

關於情緒,就是先認識情緒,現在也很提倡先教導孩子認識情緒,她就會開始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但是這個做法有一陣子被我媽媽質疑,因為我帶著孩子看了菲菲生氣了、噴火龍、愛哭公主之類的情續繪本,然後孩子本身也算情緒很激動的類型,我媽媽就認為是那些書教了孩子這樣哭鬧或是生氣。但是,如果不告訴孩子她現在的心情是什麼,她又要怎麼去處理內心激動的感覺呢?

我記得我曾上過一個講座,老師說,請家長們寫下十個不同的情緒用詞,結果大家都只會寫些像是生氣、快樂、傷心這類的,老師說情緒的詞彙有很多很多,當你認識更多,就可以更明確的幫助孩子跟自己辨別情緒。不然每次小孩在哭你就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但可能不是,也有可能是失望、自責、害怕等等

另外一步,就是如何教養? 不管是溫柔的堅持、阿德勒正向教養、冰山對話等等,我認為對我都非常有用而且這幾種也都有一致性,但要能在生活中好好使用,就要先把這些都內化。透過不斷的練習又練習,

我這裡想分享的只是,當你非常生氣的想要打罵小孩的時候,或是打罵完以後,可以想想看1. 為什麼那麼生氣 2. 我打她是希望她怎麼樣? 有沒有除了打以外的方法 3. 因為怕打而聽話的孩子,是真的覺得這樣不可以還是只是因為害怕? 4. 如果打罵可以,為什麼打罵完會有愧疚跟難過的心情?

通常我自己的反省,沒有什麼是一定要用打的。如果打罵了,那通常是我自己的情緒發洩。

當媽媽/爸爸的情緒越不穩定,孩子也越不穩定,因為他/她很害怕,她不知道要怎麼面對生氣的父母,不知道要怎麼面對自己心中的害怕,但是孩子每每讓我揪心的是,無論你怎麼樣打罵他,幾分鐘過後,孩子依然不吝於給予他最多的愛,我們父母何其幸運擁有孩子這麼無條件的愛,也不會因為父母的犯錯就不愛了,因此我才期許如果能夠讓自己成長的更好的父母就更棒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lph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