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雜筆一

自從開始育兒之路之後,接觸到了正向教養、阿德勒、情緒教育等。總是會有感觸,我在成長的路上確實缺乏了這種練習跟教育,以前多少都是嚴厲的教育吧,以往不曾感受到這樣的問題,但開始育兒後,偶爾會發現自己也複製了從雙親那邊習得的生氣模式,如果要脫離這樣的模式,需要父母自覺到這個情況,然後去改變自己,並非想著如何去改變孩子,而是先從自身改變,才能脫離那種循環。所謂的專家們說,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孩子不是故意作怪的,一切的衝突或是問題都會指向一個核心,可能是他的寂寞、不安、忌妒、無所適從等等,找到核心以後,從根本去改善。雖然我也愛我的父母,一般來說我也沒什麼問題,沒小孩之前還以為自己脾氣很好呢(笑),但我希望我能把更好的方式教給我的孩子,希望她未來能是個情緒健康成熟的人。這大概是很多人都會講出來的話: 孩子的到來讓我更認識自己,然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雜筆二

有時候,覺得現在科技進步得這麼快,未來會有什麼潮流會有什麼技術,我們現在怎麼樣也會不知道的,除非是時光旅人。那麼就看到家長會著急著要讓孩子學習什麼?

我想應該先思考,什麼才是萬事的基礎,什麼才能讓他以後的以後還能站在潮流中屹立不搖? 接續上一則雜筆,穩定的情緒調節能力、有自我認同/能肯定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另外就是,剛好最近看到幾個談論藝術人文的文章,培養基本的人文美感,從小地方跟習慣感受起,刺激五感然後內化於心。有些學習並不是要去看這個能力未來能不能當飯吃,而是培養出"素質"。例如學習畫畫或音樂的孩子,也許有人會說畫畫跟音樂不能當飯吃,但那個背後學到的是藝術美感/能夠欣賞音樂與美/學習遇到挫折的面對方式/學習堅持/學習練習等等。學習是一條耐力賽,而不是衝刺的比賽,並非要求一開始就衝到第一名,或是要一直維持在第一名,我認為應該是要能在學習的路上一直一直維持著想學習並願意學習的熱忱,才能夠一直走下去。當自身專注在某件事上而發光的時候,自然會吸引成功。這是我目前的想法。

因此,當我的孩子在無聊的空白時間有她想做的事情,並且願意花時間去做,我很樂意讓她去做,而不是去批判妳做這個事情沒有意義。浪費時間在那邊幹嘛,然後用其他的"功課"填補她的空白時間。

 

雜筆三

華德福幼稚園畢業以後,孩子進了普通的國小。剛開始先去夏令營學了三個禮拜的注音,所以開學的時候不至於覺得自己完全不會。開學至今快兩個月,不覺得她有跟不上的地方,雖然她會覺得自己看得慢,寫得慢,但我總告訴她,快慢不是重點,重點是妳有沒有學會了,只要多多練習,看的慢久了就會越看越快。英文課剛開始很沮喪,因為外師說要說英文但她不會,我告訴她,你們班的孩子全部都是跟妳同樣的,不要擔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也是一樣慢慢就會了。升上小一的孩子心裡已經很著急,家長能做的就是不著急,陪伴她,牽著她緩緩又穩定的往前。說實話,誰沒有學會注音呢?誰沒有學會基本的加減乘除呢? 這也是我這兩個月的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lphining 的頭像
    dolphining

    dolphining

    dolph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